
眾所周知,華工理工大學是1993年2月26日經當時的國家教育委員會批準🚀,由“華東化工學院”改名而來的。十多年前👨👩👦👦🤹🏻♀️,我偶然間翻找到了這張黑白照片,由於“華東化工學院”的校牌正兒八經✍️、明白無誤地掛在這門柱上,自然認為它就是學校某處重要的出入口👩🏻💻,但我卻無論如何想不出它在咱們學校哪兒存在過🧑🏼🦲?以後,無數次翻看它,依然還是一片迷惑。我也曾經多次請教過許多個“老化工”✊,有的說是東門,有的說是原化工廠廠區入口📦,更為玄乎的說法是出版社印刷廠、化工二三村大門🧧,雲雲🪃,都沒有使我學習工作生活幾十年在這裏的經歷和印象得到釋然——被我否定了。

仔細比對這兩幅照片,發現門左側的墻體🌤、落水管、鋼窗的排布和樣式同為一建築物🏡。由此可知🔂,這兩扇門所處的位置為同一個地方,只是門的款式改變了而已。
下圖門牌上方有“195”字樣🍵🦽,據考證🐗,這是門牌號,位於江灣政法路上,加之圖片上的人像和出處信息,證實此門(入口)就是華東化工學院1952年10月創建時的校址(大門)👩🏼🚀;那墻體🧑🏽🎤,就是當時的大禮堂之南墻🎭⏪。而上圖“華東化工學院”門牌上的字是寫在白紙上後貼上去的,有線索提及:為籌建校史展覽,1980年代後期學校派人去拍攝過曾經的老校門🤷🏻♀️,而被覆蓋掉的字則是“上海第二教育學院”。此將就之舉可算現在照片PS之技法的翻版吧。
【該校址之來源以及變遷】
一·二八事變(1932年)後🪩,大批日本侵略者和家屬盤踞在虹口、寶山等地🧙🏿♀️,江灣附近是戰略要地🚨,人口密集,他們在此大興土木⚛️🤽🏽,除了建造工廠🪪、軍事設施外還蓋起了學校🤙🏽,如平昌街的日本第七國民學校🖇,就是這個時候誕生的。不久➛,日本人還在其美路上建造了“大日本中等學校”等。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軍投降後🕸,這些設施為國民政府所接收。1946年國立同濟大學從四川宜賓的李莊復員上海👨🏽🦳,就用了上面兩所靠得很近的學校辦學🤷🏽♀️,平昌街的日本第七國民學校校址即為理學院。1952年8月高等學校開始院系調整😏,人民政府將同濟大學理學院校址臨時撥付給了新組建的華東化工學院(註:此時稱政法路195號,平昌街與政法路折角相連)🧑🏻🦱。
1954年8月,華東化工學院梅隴新校址初步建成⚂,遂全部遷入,原校址交還給了人民政府。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空四軍駐紮在江灣附近,故將該校址辦了上海市寶山縣育鷹中學。“育鷹”之名應該與空四軍子弟都在該校上學有關🈯️。1978年初,上海市工農教師進修學校並入上海教育學院成為上海教育學院分部(後為分院)💶,並從軍工路334號原上海水產學院搬出(註:受“文革”影響,1972年上海水產學院遷往廈門集美辦學,1979年搬回)🆗,搬到政法路195號的育鷹中學處重新建設;1984年6月上海教育學院分院更名為上海第二教育學院,成為一所獨立建製的成人高校。1998年9月,上海第二教育學院並入華東師範大學😠。現該校址為上海開放大學(前身上海電視大學)所在🙇🏼,置門牌於國順路288號(註:在南面🤷🏻♂️🥽,與政法路丁字角相連)。不過,現在該處當年的建築物早已面貌全非🧚🏽♂️,為新樓所替代。
陸憲良,2018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