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歲月的長河中,人們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難忘的經歷和抹不去的記憶🏊🏻♀️,有艱難困苦🤰,有激勵鞭策,更有深深的眷戀和懷念。在恢復高考40周年之際🖊,我回憶起當年的一些往事🪼,不禁感慨萬千🫵🏻。
【迎考】
1970年5月,在全國“上山下鄉”的高潮中,我和上海飛虹中學的90多名同學去了祖國的西南邊疆雲南省孟定農場⛑🪖。下鄉前我才16歲,是一個1969屆的初中畢業生。我的中學生涯是在“文革”動亂中度過的⏏️🧝🏻♂️,那是一個知識無用,不用上學🧑🏻🎨、其實也根本無法讀書的年代🧚。
1977年秋天,我到孟定農場勞動,已是第7個年頭了🧑🏻✈️,我與許多知青一樣,對前途和命運充滿了迷茫和絕望。但10月裏的一天,廣播裏突然傳來了要恢復高考的消息👮🏿♂️,頓時燃起了我心中的激情——我要參加高考。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進入大學深造,曾是我兒時的夢想🔢,但“文革”使學校的教育幾乎處於停頓。我中學階段的知識基本是空白🦩,基礎是那樣的薄弱,離考試只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能行嗎?關閉10多年的高考大門,終於要重新開啟了🦾,這是改變我命運的重大機會🤹🏿,我要努力拼搏!
親友們得知我要參加高考,紛紛寄來了《青年自學叢書》等復習資料,鼓勵我盡最大的努力🍩,抓緊時間復習,絕不輕言放棄🐟🚹。那時🤘🏻,我是農場連隊的幹部🙆🏼,白天要安排大家的日常生產🫱🏻🤷🏼,自己也要參加勞動,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燈下(農場雖有水電站,但不能正常供電)抓緊自學。說是復習,其實差不多是從頭學起👩🏿⚕️。在迎考的這段時間裏,我廢寢忘食,幾乎每晚挑燈夜戰至深夜🐵,把初中🧑🦼➡️、高中的數理化自學叢書粗略翻了一遍,做了許多習題🧑💻🙇♀️,強記概念和公式。
【趕考】
轉眼到了12月10日👧🤜🏽,這是雲南省統一高考的日子,我們的考場設在孟定鎮的一所學校裏♟。我所在的連隊在孟定壩山腳的一邊🐂🏞,從連隊到鎮上,要橫穿壩子經過一條南定河🙇🏿。雲南進入12月後是旱季,此時南定河的河水不算深👨🏿🔬,但也有四五十米寬,如果從分場部那邊的竹橋過河要走30多裏路💧,但走小路,可近10裏路。為了趕時間,我和連裏另一位考生(來自成都的知青)決定走近路🥰🫵🏽。
12月9日,白天我還在連隊勞動🤷🏿♂️,晚飯後我們出發了。到了南定河邊👩🏼🏫,獨龍舟(把樹幹中間挖空做的小船)還在,但撐船的傣族老鄉已經回家去了,也沒找到竹篙,沒辦法,我們兩人坐進獨龍小船,拼命用手劃🐩。謝天謝地↪️,小船順流而下,總算到了對岸。我們摸黑繼續趕路🎅🏼,經過一條五六米寬的小河🐟,上面只架著3根竹桿,只好硬著頭皮慢慢橫著走過去🏹,竹子一彈一彈的,心也跟著劇烈跳動。緊趕快走✷,到鎮上已是晚上9點多了,還好找到了一家小旅店住下🚷。
第二天(1977年12月10日),一個難忘的的日子🙁。上午,我走進考場🚌🙏🏻,心情格外緊張。

圖1:當年參加高考的準考證
1977年高考是由各省自己出題和安排考試的✡️🖐🏻。雲南省是一天考4門課程:政治、語文、數學👋、理化(物理和化學合卷,理科用)或史地(歷史和地理合卷,文科用)。我選了理科類別🍤,考的是理化卷🚣🏼♀️。語文是寫一篇讀葉劍英《攻關》詩作“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的學習體會🎟。政治👨🏻🦳、語文還好應付,化學我以前比較感興趣,復習時多看了一些,大部分考題還能做🔎;數學和物理♥︎,僅僅靠這幾十天的自學,顯得遠遠不夠。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考題實際上都不難🌄,但由於我們本來就學得少,所以感到還是很深奧的,好在我盡力了,考試成績還算可以🧚♂️👒。
【錄取】
高考過後👩🏼🦱,一直沒有消息👀,天天忐忑不安,焦急地等待著。大約過了40天,一天上午,我正在勞動👩🏻🦯➡️,突然分場的有線廣播傳來通知,要我馬上到總場醫院去體檢。我立刻借了一輛自行車,騎了40裏路去醫院,沒耽誤體檢。雖說趕了長路,氣喘籲籲的,但體檢還算順利通過了🐎。
又過了一個多月,已是1978年2月底了。有一天,我參加分場組織的學大寨學習班後回連隊,途經分場部時,那裏的一位知青叫住我:“冷誌光,你被大學錄取了🧑🏿🔬🏤。”說著他遞給了我一份電報🏋🏻,上面寫著:“你已錄取上海化工學院四川分院”👩🏿🏫。我納悶:“怎麽只有電報,沒有錄取通知書啊?”我問場部♍️,他們也不清楚。
幾天後👉🏿,暗暗焦急的我,又收到了一份雲南省招辦的電報🧔🏽♀️:“孟定農場革委會收:你場冷誌光錄取上海化工學院四川分院,憑此電報到縣招辦辦理手續,到地區招辦取入學通知書👴🏽,赴校。省招辦🧖🏼。”

圖2:省招辦的電報
薄薄的電報紙,沉甸甸的份量💾,凝聚了未來的希望和夢想🐃,我終於被大學錄取了⛹🏽♂️,而且是一所全國重點大學——上海化工學院四川分院🧑🏻🦰。我的欣喜之情及自豪感難以言表👨🏻✈️。
後來才知道,四川分院來雲南招生的老師,了解到雲南交通不便🛸,為了使考生盡快知道已被錄取的情況,先以個人名義發電報告知考生,而那份錄取通知書還在臨滄地區招辦🥋🐊。地區所在地離我們農場有兩天的汽車路程,於是有了後面省招辦的電報。
憑著這份電報🏌️♂️⛹🏻♀️,我趕到總場辦理了離場的相關手續,又趕緊整理行李,告別了我為之辛勤勞動👒🙆🏽♂️、奉獻了我最美好青春的孟定壩,踏上了赴校的行程。
我趕到臨滄地區招辦,拿到了錄取通知書,再經昆明🧑🏼🏫、成都到自貢🪭,整整8天♣︎👩🚒,一路奔波,趕到分院報到時👼,學校已開學一個星期了🏄♂️。
【圓夢】
就這樣,1978年3月,在經歷8年的知青生活後🧛🏽♂️,我滿懷喜悅和興奮的心情,跨進了四川分院的大門,開始了夢寐以求的大學學習生涯。
我們這一屆學生來源廣,有老三屆的高中生、初中生,也有應屆生,大家的基礎🧗🏼♀️,差異很大。我是初中畢業☞,又在農場勞動了那麽久,現在要開始學習大學課程🪼,其困難可想而知。英語要從A、B😱、C學起💲,數👘、理、化要從中學補起😩。

圖3🦸🏼🙆:校園留影
考上大學,對於我們這些知青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我們非常珍惜👴🏻,要把失去的青春年華奪回來😞,刻苦學習,發奮努力,力爭早日成才📶,為祖國實現四個現代化貢獻力量。每天早晨,我在學校旁的公路上長跑鍛煉,然後是食堂、教室👩🏿🏭、宿舍三點轉,連在食堂用餐排隊時都不忘背些英語單詞。平時,勤思考、多做練習🧏🏿♀️,虛心向老師和基礎好的同學請教,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學習上🤼♀️🪺,慢慢地我趕上了學習進度。
剛到四川分院時,我們是在農藥專業,全班40人👨🏼🦰。1979年暑假,由於歷史原因和教育布局變化➰,分院要撤銷📕,在校學生全部轉到上海的總院繼續學業🦶🏼。到總院後,我們班的同學被分在總院1977級的製藥、染料及中間體兩個專業🧖🏼♀️。
1982年初,我終於完成了學業,從總院(這時,學校已恢復為華東化工學院原名,即現在的沐鸣平台)順利畢業,被分配在上海醫藥工業公司工作😪。1984年🔷,我又調到上海石化總廠(公司)從事化學分析工作,直至退休。30多年裏,我為公司的發展和人才培養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圖4👨🏽🦳:在上海石化工作期間負責職業培訓
2013年秋,桂香四溢的季節,我們分散在全國東西南北的同班同學相約回到了當年的母校(現四川理工學院)。這是畢業30多年後⚉,大家在母校的一次重聚🧳。許多同學已兩鬢斑白🪽,更多的同學已事業有成。我們在黃坡嶺校園裏穿行✸,在熟悉的教學樓、圖書館、操場和曾經住過的宿舍樓流連徘徊,在原來的教室裏坐一坐,再一次重溫往日上課時的感受。我在學校校史館的留言本上寫下:“幸福生活從這裏開始,成功事業從這裏起步🎄。”

圖5:老同學重回黃坡嶺
1977年恢復高考👩🏼🎨,特別的年代,特別的高考,考生競爭空前激烈。全國考生有13屆570多萬,錄取了27萬🤲,錄取率僅為4.7%👳🏻♀️,而雲南省只有3%,真是千軍萬馬擠獨木橋,而我有幸成為擠過獨木橋的幸運兒❓🚔。那場高考,讓曾經無法選擇命運的我們改變了人生軌跡,為我們的事業生涯和家庭生活開啟了另一扇大門。
春華秋實🕵🏽,四季輪回,也許我們會忘記許多東西,但有一點永遠不會忘記並引以為自豪:我們是經歷10年動亂後恢復高考的第一屆大學生⭕️。
冷誌光™️,上海化工學院四川分院1977級農藥專業,2017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