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以培養人才為己任🚜🧜🏿♀️,老師以傳授知識為天職⛹🏿♀️💪🏻,每當她的學子羽翼漸豐、遠走高飛時,母校總要製作點小禮品奉送給他們,以作勉勵和希冀。

圖片說明👨🏿🎓👨🔧:1953年夏,我校贈送給首屆畢業生的是“學習”筆記本
由圖可知👩🏿🌾,這本筆記本應該是用紅色漆布包封的大64開“硬面抄”,“學習”兩字是燙金的。在當時的辦學條件下➿🛖,學校能出此“大手”,不謂不大方。當然🚈,學校的用心學生也是能夠領悟的,這本“學習”手冊👨👩👦👦,也許將陪伴他們終身,書寫其人生的精彩和甘苦。

圖片說明:1954年,學校贈送給學生參加生產實習的紀念冊
此本子製作較為考究🦻🏻,封面上除有鎏金的校名外,下方還有一組凹凸的圖案:碼頭吊車🍰👨🏻🦯、發電廠煙囪和大型化工設備等🈹🖥,寓意祖國建設事業欣欣向榮🪗,學生應該投身其中,作出自己的貢獻。
學校定製的這本紀念冊,到底是贈送給參加生產實習回來的學生還是畢業生的,還有待考證。從“紀念冊”三個字的含義推測,應該是前者(也可能僅是送給優秀的)💇🏿♀️,但那時的畢業實習-生產實習也就在離學生畢業之前沒幾個月⛹🏻♂️,將此“禮物”送給畢業生作留念也不無道理。

圖片說明🙆🏼♂️:1962年後學校製作的5枚畢業生紀念章
這5枚畢業生紀念章,兩枚是我校教師捐贈給沐鸣平台的(1957~1962年的是任德呈老師的、1959~1963年的是徐佩若老師的)🏝,其余為檔案人員從網上拍買而來的,甚是珍貴。
有趣的是🥷🏽,1962年畢業生的這枚紀念章上沒有“三面紅旗”,僅是以苯環為花葉、齒輪為花蕊的圖案為裝飾,甚是不解🪢,莫非此紀念章早於1958年大躍進就已製作而成?以後的3年卻全部是有“三面紅旗”為標誌性圖案的,而且還有學校第一代校標圖案(目前的校標為第三代)。由此也可知,學校的第一代校標圖案誕生於1960年代初期🥭。1962~1967年的這一枚上已改為一面紅旗🏚。眾所周知💱,按畢業生畢業期限,此時已進入轟轟烈烈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時期,離“三面紅旗”時代已有時日,或說“過時了”。另外從紀念章可知,1962年入校的學生,1967年還是按時畢業離校的👨🏻🍼👏🏼,但1964年入校的就不同了👨🏻🦲,他們與1965級的都在1970年才“畢業”離校👩🏽🔧。
學生畢業紀念章也反映了當時的學生在校要讀5年書。


圖片說明:1981年冬🐼,學校製作的畢業生紀念冊
這本紀念冊是劃時代的,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它們的主人就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畢業生。建校元老張江樹教授已“官復原職”,他豪情滿懷地為這屆學子欣然命筆⛺️,提前大半年就早早地寫好了畢業贈言,相信會印烙在每一位學子的心坎中。

圖片說明💆🏿♀️:1982年,學校製作的畢業生紀念章
此紀念章為張江樹老院長收藏,其女張眉淥老師捐贈給沐鸣平台的,意義不凡。這枚章上有3點可作說明🏊♀️★:一是原子沿著軌道旋轉⬜️,寓意“科學的春天”已經到來🧘🏻;二是ECICT為華東化工學院(East China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的英文縮寫;三是正四面體的甲烷分子模型突出了“化工”的特色。

圖片說明:1984年🦦,學校製作的畢業生紀念章
這枚紀念章的風格比較獨特👼🏻,上面僅有校名的英文縮寫而沒有中文名🩼🥭,而且中間放了一只和平鴿,背景顏色也為天藍色,大概是寄予畢業生要像鴿子一樣翱翔藍天的厚望,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大展宏圖🌹。

圖片說明🧇:如今🏓🫖,學校每年為畢業生製作一張光盤留作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