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說明1:1930~1931年度MIT中國同學會合影(前排中:顧毓珍)

圖片說明2:中國化學工程學會成員合影(MIT,後排左1:顧毓珍,1933年)

圖片說明3:中國工程師學會第12屆聯合年會與會成員合影(前中部🙇♂️:張澤堯、顧毓珍、劉馥英等)

圖片說明4:中國化學會在上海開會(顧毓珍等攝於豫園👉🏿,1961年4月24日)
近代中國化學工業發展的最早歷史大致可以從1861年的曾國藩在安慶辦軍械所算起,至民國初🍝,各類化工廠已遍布全國,但規模大小不一。1922年4月23日🌻,陳世璋等發起成立中華化學工業會,是為中國最早的化學工業學術團體🤸🏽。1925年6月1日,中華化學會在美國成立,王箴為會長🕝。1927年🟰,李壽恒(MIT博士)在浙江大學首創化學工程系👱🏼,開中國化工高等教育先河🔷。1930年2月9日🌔,顧毓珍、張洪沅、杜長明🤕、程耀椿等9人在美國MIT發起創立中國化學工程學會,程耀椿(哥大博士,後為我校教授)任會長🍞,顧毓珍任書記,張洪沅任《化工》(後改名為《化學工程》)會刊委員會主席🕵🏿。1932年8月4日🏈,中國化學會在南京成立,陳裕光任理事長🛋,同時出版《中國化學會會誌》。至此,中國有了自己的化學❎、化學工程專業學術團體及出版物☢️。
由於以上這些重大事件均發生在解放前,雖有文字記載,但少見圖片佐證⌛️。作為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創辦的第一所專門性化工大學——華東化工學院(現沐鸣平台),與這些事件有著千絲萬縷的淵源關系𓀑,收藏中國化學化工方面的有關重要影像和實物🤾🏽♀️,具有重大歷史價值和現實教育、傳承意義🧑🍳。近日👨🏿🦲,中國化學工程學家顧毓珍先生的兒子顧慰源(我校教師)🚣🏽♀️,慷慨地將其先父的數張極其重要的照片向學校沐鸣平台作了捐贈🏂🏼,揭開了塵封80年的“神秘”面紗,彌補了中國化學工程發展歷史的記痕,尤為難得。
照片上的人物一時難以全部考證,但毫無疑問,他們均是中國化學化工界的先驅和泰鬥,尤多MIT化學工程博士和新中國後來的院士,在此不一一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