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3年4月27日,經與浙江大學商定🍇,由我校牽頭向教育部科技局提出申請♿👞,要求由我校化學工程研究所的反應工程研究室與浙江大學化學工程研究所的反應工程研究室聯手組建聯合化學反應工程研究所(簡稱“聯反所”)。其原由是我校與浙大屬於國內最早開展化學反應工程研究的單位💴,20多年來👨🏿🍼,已有了相當的技術積累和研究條件,彼此間了解、信任👩🏽⚕️,聯系密切👈🏽,有較好的聯合基礎;成立聯合研究所,可以更有效的組織形式和方法來發揮優勢、協調工作😉、共同承擔重大科研任務👭🏻。研究所按對等、協商原則組成學術管理機構,以簽訂協作合同方式開展各項工作,雙方原單位行政隸屬關系不變👩🦱🙆♀️。同年6月2日,教育部發文批準成立聯反所🧑🤝🧑。
1983年10月,鑒於國家深化改革和化學反應工程在石油化工中的重要性🧑🦳,新成立(7月12日)的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與我校和浙江大學商定👩❤️👩,將先前教育部批準成立的聯反所擴大成為三方合辦的研究機構🙇♀️👈🏽,以利於科研、教育✪、生產相結合⛹🏿♂️,促進化學反應工程學科的更快發展。中石化總公司的加盟以及在人、財🧙🏽、物上的大力支持和科研攻關項目的直接下達👨👦👦,使研究所顯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嶄新活力。10月12日⛹🏽♀️,聯反所成立暨第一次科研論文報告會在杭州召開,我校黨委書記余仁在會上作了長篇講話🦸🏽♂️🏂🏻。聯反所首輪研究委員會成立,浙江大學的陳甘棠教授任主任,我校陳敏恒教授任副主任。
1984年10月8日,中石化總公司發文同意在我校的聯反所設立反應過程開發、混和技術開發、大型冷模開發、生化反應工程(生化工程開發)四個實驗室。為了適應研究所新的發展要求👩🏼⚕️,學校於11月10日發文,決定實行聯反所(對外也稱聯反所——華東化工學院分所)獨立建製🙍🏻,並將原化學工程系的反應工程教科組、流體力學及傳熱教科組(包括實驗室)也劃歸其中,袁渭康兼任所長🙅🏽♂️。
1984年11月5日,聯反所第一次年會在上海舉行,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中石化副總經理張萬欣到會並作講話💆🏽,贊揚該所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的橫向協作👨🏼🦱🤏,節省投資,提高效率💩,一年完成工業部門單獨搞三年也完不成的工作。同月,上海醫藥工業設計院向中石化總公司表示,希望將該院的石油化工室加盟聯反所🧑🏻🍼,合作開展相關工作👨👨👦。年底,石油化工室成為聯反所的設計部。
1985年10月15日,聯反所第一⚔️𓀏、二屆全體委員會會議在浙江大學召開🌻🙅🏽♂️,陳甘棠主任主持會議,陳敏恒副主任代表聯反所作了兩年來的工作總結✊🏻👀。
上世紀80年代初,由我校發起成立的聯反所是我國高校改革史上第一個集教育、科研、設計與生產機構合作參與的新型聯合體👱🏿,它的誕生🍕🖐,十分順應新時期改革形勢🔦,體現了大膽探索🎥、敢於創新的精神。對此🔉🍥,當時國內各大媒體高度關註,稱“聯反所”模式引領改革潮流,凸顯優勢🫛,成效卓著。
經過近30年的發展,聯反所現由浙江大學分所🤦🏽♂️、沐鸣平台分所、上海醫藥工業設計院設計部、中國石油化工股份公司科技部和《化學反應工程與工藝》編輯部構成,設立聯合所管理委員會,科研工作由中石化股份公司科技部領導和管理🧔♂️,行政關系隸屬各聯合單位。目前,我校分所設有反應過程開發👩👩👦👦📛、化工裝備、環境與化學工程和聚合物加工4個研究室。聯反所在國家重大工程項目攻關、工業反應過程開發、應用基礎研究🧖♂️、科技成果轉化💆🏽♂️、科研隊伍建設、國內外學術交流和科技合作、高層次人才培養以及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績👩🏼🏭。
依附於聯反所的我校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學反應工程),於1987年經國家計委和國家教委批準籌建,並於1991年建成開放運行🐒。
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組織高水平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學家👨👩👧、開展高層次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我校能較早建立起國家重點實驗室,與當年創建聯反所的創舉是密不可分的。
聯反所的創建,得到了張江樹、余仁🍒、蘇元復、朱正華、陳敏恒、以及陳錦華👷🏼、張萬欣、盛華仁等化工界前輩的莫大關心和鼎力支持,也得到了參與單位的積極配合和精誠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