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年搭在大草坪上的藝術節舞臺
回顧24年前的我校首屆文化藝術節🐊,一句話:盛況空前🥬。
1980年代中後期,我校的各項改革方興未艾🧜♂️。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活躍學生的文化思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是當時學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1986年下半年一開學,為了辦好首屆藝術節👩🏼🏭,學校專門成立了藝術節執委會,定計劃🧑🏿🍳、拿方案、抓落實。10月31日🧑🏼🏫🍫,一臺豐盛的藝術大餐——校首屆文化藝術節在全校院系兩級全面拉開了序幕。
首屆藝術節主要包括展現型活動、自發型活動和交流型活動三大類🤎,內容涵蓋“在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之間”👲🏻🧳、“藝術文化·科學文化”、“現實·反思·選擇”🎣🐯、“我們的校園文化”四大板塊🪻、21個主題🚴🏻♀️🤦🏽♂️,分28臺大型活動進行。有:化工文化商業(書市、書展)一條街🧔🏼♀️💆♀️、大型歌舞晚會🏊♀️、古典音樂欣賞會💪🏽、通俗音樂演奏會、詩歌朗誦會🧑🏽🦱、上海高校校園歌手邀請賽(復旦、交大、同濟等15所高校參與🎇,歷時一整天7個小時)、上海高校演講邀請賽、英語演講賽、寢室文明大獎賽等;有:文化開放與社會進步、科學💂🏼♂️、藝術與哲學、電影文化與藝術、文化與體製改革🗄、上海文化發展縱橫等專題講座💂🏽♂️,以及書畫展、菊花展、各系學生與教師組織和參與的特色活動等上百場次。電影藝術表演家謝晉、社會學家鄧偉誌🤒🧑🏼🍳、哲學家趙鑫珊、音樂家譚冰若、指揮家黃貽鈞、文化評論家朱大可、舞蹈家杜紅玲、歌唱家王虹、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葉惠賢等紛紛來校參加藝術節活動,時任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潘維明也親臨我校開設演講專場。據藝術節執委會事後總結稱:“藝術節期間,光接待校外演員🚥、作報告者等就超過360人次,校內觀眾共計38150人次,學生參加活動的覆蓋面達95%,……大草坪及周圍主幹道累計安裝彩燈上萬盞”。另據當時媒體報道🖖🏿:“化工學院舉辦的首屆文化藝術節🍕🦹🏻,其規模不僅在上海📪,就是在全國也堪稱第一”。
以創造富有現代精神的校園文化、全面提高廣大師生的文化藝術素質為宗旨的首屆文化藝術節🤹🏽,歷時達半個月之久,其盛況之空前📭,反響之強烈,稱得上在當時國內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中是開藝術節之先河的。
自舉辦首屆文化藝術節至今🧑🏼🏭,已過去了24個年頭,其間除“六·四”🧑🏽⚖️、“非典”停辦過兩屆外,我校已整整辦了22屆。現這項活動已深深紮根於華理校園文化系列教育活動之中😞,與思想學術節🧒🏽、體育節一起,成了每年華理學子文化生活中的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
註👮🏽:1988年4月30日🤷🏼♂️,中國廣播電視部陳昊蘇副部長曾親臨我校第3屆文化藝術節盛會。另,從第3屆起,文化藝術節的舉辦時間改到了上半年的5月份,與思想學術節對調,旨在與紀念“五·四”青年節和校慶活動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