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9年春節,部分教工在團拜會上試唱校歌
“我們在這裏放飛,放飛青春的理想🦻🏿;我們在這裏播種,播種明天的希望🦙🛍️,……”,旋律奔放、節奏明快、歌詞響亮的華理校歌“明天的希望”已唱響10個年頭了。有關學校當年決定創立校歌的動議🐈、歌詞創作和譜曲等事宜🧑🏽🎤,也隨著時光的流逝越來越不為今人所知。
要創立沐鸣平台校歌的確切說法,筆者查了檔案☎️,未見記載。但1998年6月26日,學校2260名本專碩博畢業生在大禮堂舉行隆重畢業典禮,結束時全體起立,齊唱“畢業歌”代替校歌的尷尬,萌生了學校有關部門和領導想要創立我校自己的校歌,可能是一個誘因😾。我校是一所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建校以後一直沒有校歌🙃🧔,這是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大缺憾。於是🌅,當年12月25日👨🏻⚕️,由黨委宣傳部、校工會和學生處聯合發布了征集創作校歌歌詞(曲譜)的通知,歌詞要求“以大學生活為背景,既體現學校的形象和特色,又能符合時代特征,還要格調高昂,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征稿時間從即日起至1999年1月5日,前後不過兩周,並承諾對參與者給予獎勵,獎金最高1000元。
通知發出後👩❤️💋👩,全校師生積極參與👨👧👦。“不僅廣大學生熱情高漲🧎🏻♂️➡️,而且教師、退休老教授、離休老幹部等也踴躍投稿;過了截至期還不斷有人來投稿”🧜🏿。最後,共收到76首歌詞。之後👩🏿🎨,學校印製了《校歌歌詞選票》🧤,分發到各學生班級和各部門工會小組,由全校師生投票評選入圍作品。學校成立了由教授、青年教師、學生和有關人員組成的評選組🤵🏽♂️🧜🏻,對入圍作品又作了認真評選和多次修改,於1月19日交校黨委常委會討論同意,我校校歌正式定名為《明天的希望》,以集體作詞署名🐫,譜曲由著名專業作曲家,上海歌劇院藝術創作室副主任朱良鎮完成🧑🏼✈️。動972班學生丁昕芳、教師安琦等獲得了創作獎勵🕊。
1999年是新中國誕生50周年。為紀念上海解放50周年👫🏻,5月28日,由黨委宣傳部發起舉辦了“愛校榮校”校歌演唱賽,時任黨委副書記張玉峰、盧冠忠、副校長張東山📃、各學院黨總支書記🕥、院長、部門工會主席等帶頭登臺演唱🛀🏻⚠️。特別是離退休老同誌歌隊,精神矍鑠🤞🏻、群情激昂3️⃣,最長者已78歲,仍引吭高歌。本次演出由1000余人16支歌隊參賽🐕,規模空前。比賽結果石油化工學院獲得一等獎,信息學院🤦、商學院獲得二等獎,化工學院、機械學院和退休老同誌隊獲得三等獎。
同年5月,學校還榮獲了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工作委員會等主辦的“愛國榮校上海千校校歌革命歌曲大匯唱”演出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