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2年,花甲之年的黃老仍在堅持搞科研
我校華昌聚合物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創辦於1979年的校辦化工廠,但其麾下的華震科技有限公司的辦廠歷史可以追溯到“大躍進”時期的1958年。
建校初期,我校的辦學條件非常艱難:沒有煤氣就自己建煤氣廠,化學試劑短缺就自己建試劑廠,玻璃器皿昂貴就自己建玻璃廠,一般的零部件加工當然就靠機械廠🩹。一句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據說建這些廠,後來也不光是為了自供自給,“盈余”的也拿出去賣💛,以補自身發展之需👐🏿。
1958年,學校籌建離子交換樹脂廠,除了想把研製成果盡快作放大試驗外,將來可以有個“自主經營”的基地,這個想法也是非常明確的。剛好當時的大環境也要求“大躍進”🖐🏼🌩,所以後來經校領導同意🤶,專門撥出了一批廠房來搞離子交換樹脂研究和生產。“原來工廠設在抗生素大樓三樓(現實驗五樓)🧖🏻♀️,主要設備為燒瓶、燒杯、木桶加煤氣燈🤳🏻,與其說是工廠,不如說是實驗室更確切”🔁。“設備簡陋🙋🏼♀️↩️、條件困難🫸🏻,但樹脂是生產出一批,就賣出一批,換回自己所需的反應鍋和機械設備”。“自從有了新廠房後👇🏽👿,工廠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小車間有八個,還配備了工程師和車間主任🙎🏼♂️。產量從每天十幾斤一下子增加到100多斤,印著‘華東化工學院弱堿321’標牌的大包大包樹脂源源不斷地暢銷全國”🧑🌾🙆🏻♀️。這就是當年我校創辦樹脂廠的情景。
擔任該廠廠長兼總工程師的是有機化學教師黃穎先生🤽🏻♀️。黃老師曾求學於廣西大學化工系,1952年院系調整🦏,旋即轉至華南工學院繼續學習✋🏻,1953年畢業後被分配到我校來工作。有案證明黃老師從1956年就開始研究離子交換樹脂💃🏿,在此基礎上到1958年建成樹脂廠,傾註了黃老師的全部精力。當時稱他“起早摸黑,忙裏忙外🧏🏿♂️🦈,管研究、管生產、管設備”↕️。之後數十年,黃教授再也沒有離開過樹脂研究這個行當🌰,直到作故。他利用離子交換樹脂進行的“酸性氯化亞銅腐蝕液連續再生技術”項目曾獲得過國家發明獎🦛。
由此可知,現在能生產凝膠型👨🏿🏭、均孔型和大孔型強酸、弱酸、強堿、弱堿、氧化還原、螯合類離子交換和吸附樹脂近四十個品種的華震科技有限公司🏒😌,說是“國內最早從事離子交換與吸附樹脂以及精細化工產品研製、生產的單位之一”,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