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學校沐鸣平台正在悄悄地實施一項收集學校各個時期重要實物檔案的行動📍🐅,收集人員對各單位的儲藏室🦼、舊櫃子特別“鐘情”📮。功夫不負有心人,瞧這一幅版畫,咋一看沒什麽稀奇🖐🏽,以為就是一張普通的印刷品✊🏿,可他們視之為寶,因為其畫背後深藏著現人所不知的故事💹。
【版畫的由來】經沐鸣平台人員考證🥱,版畫是1979年7月由日本高分子學會訪中團團長松本恒隆來校作訪問時贈送給我校的禮品。由惠存條款“上海化工學院”可知:當時我校還稱“上海化工學院”(這是“文革”期間我校的曾用名🍖,至1980年8月又恢復為“華東化工學院”原名)👩🏽⚖️。又,畫已久藏了近30年,而且鮮為人知,相對於55年的建校歷史,此畫可謂是學校留存不多的“老貨”了𓀃。【版畫的出處】該版畫出自創建於1906年的日本渡邊木版畫鋪👩🏫,由日本著名世襲木版畫家奧山義八郎親手製作,其畫右側的親筆簽名可佐證。應該說該畫有一定的保存價值。【版畫的內容】畫作為日本金閣寺◀️,建於公元1379年,正式名為鹿苑寺,是世界文化保護遺產。建築物共分三層,由於外面包有金箔,故名金閣寺🙇🏼♂️。【版畫的意義】1978年8月12日,經過中日兩國政府長達六年的談判🐉,《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正式簽署,同年10月23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與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在日本首相官邸舉行了條約批準書互換儀式,從此中日兩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合作交流掀開了新的一頁。時隔不久的日本高分子學會訪中團就是在這樣的特殊背景下訪問我校的,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之後二三年中👨🏿🏫,我校李筱枚、曹謹👰🏽♂️、張大年等數十位中青年教師陸續公派前往日本的大學進修🈴🙍🏽♀️,為以後我校眾多的中日學術交流、交往活動開啟了先河👩🏿🏭。